The integration of IT and communications translation service
 
搜索:
 
设为首页 企业邮箱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媒体报道
 

【去国外看病】你不能不知道的海外医疗陷阱-病例翻译很重要

2017-4-5 | 责任编辑:admin | 浏览数:1974 | 内容来源:本站编辑发布

国外看病,对于大多数人来说,都是一件大事。在没出国门之前,需要对美国的情况进行全面了解,但其中暗含的消费陷阱则会让患者和家庭不仅消耗了时间、精力和花费,更有可能贻误了治疗时间,耽误了病情,所以一定具有一双慧眼,学会甄选和识别,避开陷阱和误区。

  无论是APEC会议就中美商务签证延长至十年达成共识,还是早在2011年日本开始发放医疗签证,都预示着国际医疗市场的进一步放开,对想寻求更好医疗服务的中国患者来说确是利好消息。但对于患者和家属来说,无论是自助出国就医,还是通过中介机构帮助出行,都要注意甄别和选择,规避风险和误区。

  陷阱一:并不是所有“官方”都是真“官方”

  目前海外就医服务市场良莠不齐,许多不正规的出国看病中介都打着“官方认证”幌子招揽客户。事实上,并不是所有机构都是“官方认证”,对于“官方”的区别方法也很简单,在选择时,只要要求对方出具“官方”的资质即可。不管目标国家是哪个机构,声称有“官方认证”的机构,只要能出示目标国家政府的认证资质,即为真实有效的宣传。另外,可到目标国家的政府官网进行查询。

  陷阱二:权威医院并不是真“权威”

  美国仅是综合癌症中心就有41个,算上其他盈利、非盈利大大小小医院更是让国内患者乱花渐欲迷人眼。医学专家认为,《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U.S News & World Report)每年根据医疗多项指标,如专家声誉、治疗效果、保持患者安全率、患者数量、护士和患者比例、护理水平认证医院、国家癌症研究所下属癌症中心、先进技术、患者服务和重症护理等,对美国医院进行的排名较为权威,有着90%美国人的认可率,可作为国内患者出国看病择院的重要参考指标。此外,美国正规医院的医生资料在官网可一览无余,患者一定要确认好医生的资质,如是否具备执业医生资格,是否有就职医院,所接患者数量及安全率为多少,目前在做什么科研项目等。

  陷阱三:约到的是医院还是医生要谨慎

  在美国,医生是允许多点执业的,如果被预约到的是医生而非医院,就有可能发生在小诊所就诊的情况,但小诊所根本不具备很多重症治疗的仪器和设备,整体的医务水平也与大医院无法相比,所以一定要非常谨慎小心。建议患者尽可能的预约到大医院就医,也有很多公司说帮患者预约到了,其实他们仅仅是帮患者预约到了医院,至于医生并不一定是权威的,有可能是刚毕业的实习医生或临床经验不丰富的年轻医生。

  因此,预约结果一定要是名院和名医的结果,出国看病才更具意义。

  陷阱四:病历资料翻译和检查很重要,专家审核不可少

  到美国就医的中国患者越来越多,像梅奥诊所每年接待的中国患者都在200人左右,并且数量还在增加。但并非所有出国求医的中国患者都能满意而归,一些患者甚至出现了到美国医院“走一圈”就打道回府的情况,主要是因为在病历材料的整理和翻译时没有得到更好的审核和把关,以为到美国医院会有更好的疗法,所以满心期待而去,只能遗憾而归。

  出国看病对每一位重症患者和家庭来说都是一件重大的事情,如果出国看不上病,不但耗费了时间和精力、经费,更给身体和心理带来很大的伤害,所以签约客户后,首先由团队的专业医生对客人的病历资料进行整理,然后交由同时具有美国(日本)和中国行医资格的医生进行专业翻译,特别重要的是翻译后的病历资料会首先交到权威的医学泰斗进行审核并推荐、预约最好的医院和医生,以确保患者出行得到最好的医疗服务。

  陷阱五:预约接收和远程诊断不是一回事

  美国的大型癌症中心都提供远程诊断服务,远程诊断是国外医生根据中国患者提交的病历资料对病人的病情做出判断和给出治疗建议,是病人决定下一步如何治疗的参考,这和患者提交资料后、国外医院判定是否决定接收患者有着本质的区别。对于远程诊断,患者提交的资料应该尽可能齐全,并且一定找专业的医学翻译进行翻译,比如有哪种癌症、做了哪些检查、中国的医生都说了些什么、治疗方案是怎样的……掌握尽可能多的信息,才能有助于医生做出最准确的判断和适体有效的建议。

  出国看病行业刚刚兴起,面对各种各样的出国看病服务机构,患者和家属一定要擦亮眼睛,学会甄别。同时也提醒患者,鉴于医疗的严肃性与复杂性,以及医疗的个体差异等特点,患者需要清楚即使是最领先的医疗科技和顶尖的医学专家也无法保障确诊和治愈所有疾病。在此情况下,出国之前选择远程视频,得到合理治疗方案,再选择去美国看病不失为一个明智的选择。


 
 
 
 
 
打印本页||关闭本页  
 
 
 
新闻中心
 
最新案例更多